B肝患者长期用药,虽然目前没有出现副作用,但为什么医学界还是主张不应终生使用?肝功能异常时的用药标准是什么?还有药物性肝炎为什么难以判断?这些肝基会总执行长、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杨培铭,一一说明。
杨教授曾经在《好心肝》会刊第88期撰文指出,注射长效型干扰素和口服抗B肝病毒的药物被应用於治疗慢性B肝患者已超过20年,全世界(特别是亚洲国家)累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,虽然了解这些药物用於治疗慢性B肝患者之终极理想目标是病人血清B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(HBsAg loss)转阴(seroclearance),亦即所谓的功能性治愈(functional cure),但也清楚认知这个目标真的很难达成,可能需要许多年;而另一方面,肝病医学界也确定这些药物不应终生使用,因为无限期服用抗B肝病毒药物会面临几个问题:1. 安全性之疑虑,如:肾毒性及骨密度变少,甚至肌肉及周边神经病变; 2. 抗药性之发生;3. 经济负担,包括健保单位及个人;4. 病人服药的顺从性。而干扰素的副作用也让病人怯步,不可能长期使用。
至於没有BC肝却出现了肝功能异常,医师开了保肝药就能恢复吗?杨教授也表示,其实肝指数异常,不是单纯用药就可以,而是要揪出原因,除了台湾常见的B、C肝之外,就属脂肪肝为常见因素,也不能排除自体免疫肝病、新陈代谢异常等等较少数的致病因素,如果暂时找不到原因,就持续密切追踪,除了看ALT数字,也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检查。
另外还有药物性肝炎,不过很难证明哪一种药物有直接关系,最好证实的方法就是停药,但停药兹事体大,必须先跟原来医师评估采取停药措施,是否会影响原有的病情?例如治疗灰趾甲,一旦停药不会造成生命威胁,但化疗中的抗癌药物,一定要透过专业评估后才能决定下一步。更多B肝患者停药抉择问题,请参考 https://pse.is/NJWNM
(感谢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提供转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