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健康新知
3
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:元宇宙世代 台灣生技業五大重點4
https://www.nugentek.com.tw/ 金銥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
Missing parameters [image]

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:元宇宙世代
台灣生技業五大重點

ba17c2e27630540dc3a8d88dacd5f744.jpg

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日前參加經濟日報生技論壇,以「元宇宙世代台灣生醫產業的新機會」為題發表演講,楊泮池指出,台灣資通訊產業在醫療領域已扮演重要角色,我國開發的醫療顯示器更占全球市場五成。面對新冠疫情流感化趨勢,如何透過新科技降低死亡率是重要任務,檢驗科技也以縮短時間為近期發展方向。以下為演講精華紀錄:

一、世界生醫產業趨勢

2021 年是新冠疫情衍生的新趨勢與新科技的時代,疫苗、新藥及防疫新科技近兩年出現大競賽,新科技帶動產業大爆發,製藥業出現大洗牌,數位醫療與智慧醫療在疫情下必須加速轉型,特別在遠距醫療與無接觸醫療在防疫的需求下,讓醫師不接觸病人但仍可知道病人的情況,元宇宙與醫療的運用,讓大家看許多令人歡喜的進展。



美國生技產業發展自 1975 年至今,可分為探索期、成長期、創新加速期、到產業成熟期,自 2015 年起進入產業成熟期時,CAR-TRNA 療法、ADC 雙抗、溶瘤病毒等新技術陸續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批准,為患者帶來革命性療法。2020 年新冠疫情出現後,造成全球製藥業大洗牌,目前進入臨床階段的新冠疫苗中,除了美、中兩國之外,南韓的步調走得很快、已超越日本。莫德納(Moderna)市值已高過葛蘭素史克(GSK)藥廠,新冠口服藥的問世也可能讓生醫產業出現重大變化。

3e1c22894e4c5c3e691c8d27ed9b987c.jpg

二、台灣生醫產業的新機會

台灣在藥物開發上仍待加強,與美、英、中比較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,但是由於新冠疫情可能出現流感化的趨勢,這讓台灣的藥物開發仍然有機會。

6d89c4e1a43dfbe9d7ac73cb824de212.jpg

此外,在新興檢驗科技,隨著各國入境把關變得更重要時,針對大規模篩檢,台灣的 RT-PCR 核酸檢測自動化非常進步,應該有辦法讓 PCR 檢測時間從 90 分鐘縮短到 30 分鐘以內,並且在短時間內篩檢上百或上千個樣本,這是台灣必須發展的道路,已見到台達電、富佳生技、瑞磁生技等公司展現成果。



在醫療顯示器方面,我國醫療顯示器雖然市占比重達五成,後續可再結合大數據及 8K 影像技術,作為生醫大數據取得、了解、分析和活用的最重要工具,在精準健康領域找到更大的應用。

三、ICTAI和生醫產業的聯盟

疫情加速數位醫療轉型,為了降低感染風險,遠距醫療、穿戴式及非穿戴式裝置更形重要,透過遠距患者監測和虛擬評估,AI 可以判斷哪些患者需要密切照顧,最終可達到降低死亡率的目標,台灣目前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率 5%,高於世界平均值的3%,這是非常急需改善之處。



全世界 ICT 產業都積極在投入精準健康科技的發展,包括生理監測、行動健康、預防醫學及保健科技,醫師一開始非常排斥,現在他們慢慢接受這是必然趨勢。2021 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認定的突破性醫材新科技已有九項,多數和AI技術有關聯性。



元宇宙在醫療產業應用,包括 AR(擴增實境)可應用在手術 3D 影像處理及輔助手術導航,VR(虛擬實境)可應用在手術訓練及沈浸式 VR 療法,XR(延展實境)可用在遠距醫學術手術、虛擬健身房及創造性醫療解決方案。

4f98cc33113f1d4f0e75fc3e984ea9f9.jpg

四、跨領域人才之再塑

生醫產業目前正面臨跨領域的人才需求,這個階段「人才」與「人力」的再塑非常重要。台灣 2026 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,且勞動力人口至 2050 年會從 2020 年的 61.44%下降至 49.49%。因此,初老人力變得很重要,我們該重新定義初老年紀,善用初老人力,讓他們擔任義工,並把職位交給年輕人,幫助年輕人建構健康和諧的社會。人才的再塑,需培育次世代臺灣產業所需人力資源、彈性的教育制度、並迅速反應社會及產業需求、減少學用落差,協助培養第二專長。

五、制度和場域的快速調整

新科技發展可能面臨法規上的新挑戰,例如開放健保與醫療資料庫可能引發個資保護疑慮,研發創新醫材也需要符合醫材管理辦法和查驗登記法規。為了因應生醫產業新科技、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,應加速創新實驗場域與推行監理沙盒,結合彈性法規,導入場域應用與驗證開發,才有機會發展品牌以及對海外整廠輸出。



建議透過健保與醫院評鑑機制,鼓勵醫學中心設置特色場域,場域內可實施必要的商業模式,例如健保給付等,以加速真實世界數據與實證累積,並整合成典範模式對外輸出。

 



轉載自: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2/5947377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